压缩空气管道抗震支架设计规范
一、设计依据与适用范围
压缩空气管道抗震支架的设计需严格遵循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GB50981-2014及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GB50011-201根据规范要求,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,所有建筑机电工程均需进行抗震设计,其中压缩空气管道作为重要设施,其抗震支架的设置需满足以下条件:
管道口径要求:内径≥60mm的电气配管、重力≥150N/m的电缆桥架及母线槽必须设置抗震支吊架
系统类型:防排烟风道、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必须采用抗震支吊架,且需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
特殊区域:生命线工程(如消防系统)需按当地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,但最高不超过8度
二、安装技术要求
支撑类型:
侧向支撑:水平管道在转弯处0.6m范围内、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两端需设置侧向支撑,间距不超过12m(刚性管道)或6m(柔性管道)
纵向支撑:每段水平直管道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支撑,间距不超过24m(刚性)或12m(柔性)
连接方式:
与混凝土结构采用锚栓连接,与钢结构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,8度及以上地区需使用FM认证的锚固件
吊杆长度≤300mm时需补强,避免地震时脱落
柔性设计:
管道与设备连接需采用柔性接口,防止振动传递
隔震层两侧管道需设置抗震支架,避免地震位移导致的损坏
三、材料与施工标准
材料选择:
抗震支架需通过CJ/T476-2015认证,槽钢厚度≥2.0mm,连接件厚度≥4mm,镀锌层厚度≥50μm
锚栓需符合JGJ145-2013标准,抗拉承载力≥9kN,且提供两小时耐火测试报告
施工验收:
支架力学性能需通过300万次疲劳试验,确保延性破坏
施工前需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,经设计院审核后方可实施
四、常见误区与应对
误区1:结构抗震已足够,无需机电抗震。
解读:结构抗震仅保障主体安全,机电系统失效可能引发次生灾害(如火灾、气体泄漏),需双重防护
误区2:低震区可忽略抗震设计。
解读:中国属多震国家,2015年后新建建筑强制要求抗震支架,违者担责
沐钊流体、芃镒机械、柯林派普技术解析(100字)
沐钊流体专注于铝合金压缩空气管道系统,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质,内壁阳极氧化处理,耐腐蚀且压损低,质保10年。芃镒机械提供全通径阀门及快速安装接头,支持灵活升级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柯林派普研发第四代管接头,防腐抗震,无泄漏设计,适配多种连接方式。三家企业均通过FM认证,产品符合CJ/T476-2015标准,为工业领域提供节能、安全的流体输送解决方案。
本文标签: